本平台建设受“合肥工业大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子项目建设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平台(10521900000017000401)”支持

学位论文

徽州文化街区“二次街景轮廓”的量化研究——以屯溪老街和黎阳in巷为例


【摘要】 文化商业街区是城市高品质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体现了城市活力和形象。近年,在文化商业街区中,大量的雨蓬、货物台、侧向招牌、灯笼等二次街景轮廓(建筑立面外部附加物和街道外部附加物)遮挡了建筑立面,使得街区街景受到破坏。值此背景下,研究如何保护与优化文化商业街区街景,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为发现传统文化街区二次街景轮廓与视觉行为之间的关联性,本文首先选取徽州传统文化街区-屯溪老街为研究对象,通过眼动实验研究方法及问卷调查对街区二次街景轮廓进行视觉量化分析。此外,在传统文化街区基础上更新、改造并开发形成的新型文化街区日益普遍。因此本文进一步选取徽州新型文化街区-黎阳in巷,通过眼动实验和SD法对街区二次街景轮廓进行视觉及心理量化分析。研究伊始,研究者对屯溪老街以及黎阳in巷街景轮廓进行属性与色彩调研后归纳出屯溪老街四类主要二次街景轮廓,即侧向招牌、雨蓬、货物台、灯笼;以及黎阳in巷八类二次街景轮廓,即侧向招牌、雨蓬、货物台、装饰灯、水体、绿植、室外座椅、售卖车。并发现,两个街区街景轮廓在色彩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前文基础上对屯溪老街二次街景轮廓进行眼动实验,研究发现侧向招牌、灯笼、雨篷、货物台、对人的视觉吸引力依次降低。结合二次街景轮廓与街区风貌吻合度问卷结果,研究者将侧向招牌、灯笼归纳为风貌提升型要素,雨篷为急需改进型要素,货物台为毋须优先优化型要素。进而对黎阳in巷进行眼动实验,通过总注视时间、注视点个数以及样本的眼跳分析,并结合SD法评价。研究发现二次街景轮廓中绿植对于视觉的高吸引力和提升黎阳in巷空间品质的关键性作用,水体、侧向招牌、装饰灯、售卖车具有较强的视觉吸引力且对街区品质有提升作用,而货物台和雨蓬的视觉吸引力相对较弱。最后,研究者对两个街区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后提出不同的优化建议,以延展出对现代商业文化街区的发展建设启示:即自上而下的规划设计与自下而上的自适应商业行为相结合和从单一模式到保护、移植、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二次街景轮廓; 视觉量化; 眼动实验; SD法;

链接:http://gb.oversea.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1019187797.nh&dbcode=CMFD&dbname=CMFD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