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安徽卷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内容简介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所编的《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 安徽卷》以安徽省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为主线,不仅对省内传统建筑有全面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而且对省内现代地域建筑的长期实践与设计手法有所探讨。由绪论、上篇、下篇、附录篇四部分组成,涵盖了安徽省自然人文历史概况、传统建筑类型与特征、现代建筑传承与发展等内容, 同时结合大量实际案例的评述,剖析其建筑文化的特征要素。
本套丛书以省(区)为单位进行编写,共计31卷,*批9卷在2016年9月正式出版。丛书系统解析了各区传统建筑在聚落、建筑、细部等层面的特征,探讨了在当代建筑创作中传承优秀建筑传统的途径和手段。丛书内容主要有四个特点:*,地域覆盖范围大;第二,理论与现实价值高;第三,图片、文字资料丰富翔实;第四,编写力量雄厚。
目录
总序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自然人文历史背景
一、自然概况
二、人文概况
三、历史沿革
四、经济概况
第二节 传统建筑类型与特征
一、传统建筑文化背景
二、传统聚落形态特征
三、传统建筑风格特征
四、传统建筑哲学观念
第三节 现代建筑传承的基本原则
一、传统风貌要素解析
二、设计原则与方法上篇:安徽传统建筑文化特征与解析
第二章 多元文化孕育下的类型解读:三个不同的本土文化分区
第一节 三大分区自然地理环境分析
一、皖南地区
二、皖中地区
三、皖北地区
第二节 三大分区人文历史环境分析
一、皖南地区
二、皖中地区
三、皖北地区
第三节 三大分区传统建筑成因分析
一、皖南地区
二、皖中地区
三、皖北地区
第三章 皖南地区传统建筑风格解析
第一节 传统聚落规划与格局
一、依山傍水,藏风纳气
二、尊重自然,顺势而为
三、聚族而居,重视宗法
四、秩序井然,条理明晰
第二节 传统建筑类型特征
一、传统民居风格及元素
二、其他典型传统建筑风格及元素
第三节 传统建筑结构特点及材料应用
一、结构特点
二、材料应用
第四节 传统建筑细部与装饰
一、马头墙
二、门楼
三、隔扇
四、飞来椅
五、三雕艺术
六、色彩……
第四章 碗中地区传统建筑风格解析
第五章 皖北地区传统建筑风格解析
第六章 安徽省传统建筑人文总结
下篇:安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
第七章 安徽省传统风貌的现代传承与发展概况
第八章 安徽省现代建筑传承传统风貌要素解析
第九章 安徽省建筑传承发展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第十章 安徽省建筑传承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十一章 结语
附录 安徽省建筑传承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传统建筑根植于深厚而久远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广博的历史与广袤的土地中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建筑传统,体现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我国的现当代建设中,传统建筑持续而深刻地影响着城乡环境的建设活动,如何正确并深入地解析优秀建筑传统并执着地延续传承,如何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而有效指导当代的创作实践,是现当代城乡建设的重要议题,编辑出版此类图书更加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意义。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策划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丛书》正是针对这一背景而出版的一套极具时代性与现实意义的丛书。丛书汇集了国内从事传统建筑研究与当代建筑创作的著名专家学者,指导专家包括崔恺、冯骥才、吴良镛、孙大章、陆元鼎、张锦秋、何镜堂、朱光亚、马国馨、朱小地、罗德启、何玉如、单德启、陈同滨、朱良文、郑时龄、伍江、常青、吴建中、王小东、曹嘉明、张俊杰、张玉坤、杨焕成、黄汉民、王建国、梅洪元、黄浩、张先进,全国共有750余名专业技术和行政管理人员参与了编写与调研工作。
丛书从2014年开始策划,在反复探讨了丛书的主题定位与出版意义后,在2015年陆续展开了编写工作,并在2015年10月与2016年3月分别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各省的工作交流会,协调工作思路、交流工作成果。2015年底,*批开展工作的省份陆续提交终稿,经过严谨的校审工作,*批书稿在2016年9月正式出版。
丛书以省(区)为单位进行编写,共计31卷,系统解析了各地区传统建筑在聚落、建筑、细部等层面的特征,探讨了在当代建筑创作中传承优秀建筑传统的途径和手段。丛书内容主要具有四个特点:*,地域覆盖范围大,丛书涵盖了我国绝大部分的省、市、自治区,地域覆盖*广,历史挖掘*深,建筑类型*多,通过对各地传统建筑的解析,充分体现了我国建筑传统的丰富性与当代创作的多样性;第二,理论与现实价值高,各省在基本一致的研究体例和解析维度下,从自然、社会、文化、技术等多个层面对传统建筑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解读,并联系创作实践探讨了建筑传统的传承与发扬,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第三,图片、文字资料丰富翔实,丛书论述内容从传统聚落到当代城乡,从空间结构到建筑细部,从材料技术到社会文化,系统而全面地展现了我国深厚的建筑传统与当代专家学者的思考与探索;第四,编写力量雄厚,丛书的作者包括来自全国知名院校及设计单位从事建筑历史、建筑理论、建筑创作、人文历史等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识丰富、治学严谨,丛书内容全面、深入、翔实,研究方法也具有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