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平台建设受“合肥工业大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子项目建设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平台(10521900000017000401)”支持

典型传统建筑

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查济村古民居群

 

 

查济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原有108座桥梁,100座祠堂、108 座庙宇,现尚有古代建筑140余处。其中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是查济村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

其中:

元代建造的"德公厅屋",处于村中水郎巷,三层门楼,厅内前檐较低,檐柱楠木质,粗矮浑圆,柱础为覆盘式,无雕琢。

明代的"涌清堂"、"进士门",雕刻细腻,结构精致。

 

01_查济古建筑群.jpg

  查济古建筑群

 

1、村落规模

查济村四面环山,周围有四门(钟秀门、平岭门、巴山门、石门)、二塔(青山塔、如松塔);三水(岑河、许河、石河)合一,穿村而过。跨河架有平桥、拱桥、洞桥。有一百零八座祠堂,一百零八座庙宇,一百零八座桥梁;有孝子坊、贞节坊、官宦牌坊等十八座。有元、明、清三代古民居100余幢。

关于查济风光,有诗赞曰:“十里查

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寺庙亭台塔      

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

 

02_村落景色1.jpg

村落景色

 

2.建筑特色

2.1 古朴沧桑

远眺查济查济村庄,规模很大,似乎在建村时不曾有过整体规划,整个村子显得有些零散,像个迷宫,数不清的巷子,让你不知身在何处。街道像是已经走过,却又新奇。巷子处处相通,七弯八拐终有出口。脚下清一色的石板路,踩磨得溜光锃亮,记录着古老的印迹。

据说古代查济村外钟秀、石门、巴山、平岑四门,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内岑溪、 许溪、石溪三河穿村而过。村中有祠堂、庙宇、桥

梁各一百零八座;有孝子坊、贞节坊、官宦牌坊等十八座。

古村老式民居鳞次栉比,黝黑的屋瓦,浅灰的马头墙连成一片。大部分房子

还都住人,可以像串门般地随意进入居民家中转悠。主人早已习惯,自管自忙活着;多有善意的笑容,但并不以特别的关注,使人更感自在亲切。

查济古村可以看见的似乎只是陈旧破碎的景象,农妇在溪水中洗衣,犬宠在巷中慢走,然而,昔日的繁华却变成今日平静的农居生活。如今的查济像是熟睡老人,在沧桑的眉宇间透露出昔日的繁盛。

查济村周围有四门三塔:四门是:钟秀门、平岭门、石门、巴山门;三塔为:如松塔、青山塔.巴山塔。古朴典雅。据说三座塔是查姓家族                  

为振兴查济文风,而于清嘉庆年间资兴建的。

                                                     

查济人查秉钧、查春如更是清代书画名家。            

 

03_民居.jpg

古民居

 

2.2 雕饰精美

查济村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坐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10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

建筑群房屋结构,皆为多进式,分别是或三进、或四进的;进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搂廊廓置有“美人靠”;条石砌就墙基,柱基为圆形雕石,墙体青砖,屋上黑瓦,翘角飞檐。传统的双披屋顶半掩半露,躲在重重叠叠的山墙后面。高出屋顶的山墙,既可阻止火势蔓延,又具防盗作用。山墙造型丰富,有云形、弓状、阶梯式等,墙头呈翘首长空的马头状。

古宅的门框均为花岗石,屋内进深和开            

间都很大,天井有“一”字形或“四” 字形

的,窗友好极少,多在高处,采光通风良好。

 

04_屋顶雕刻.jpg

屋顶雕刻

 

古宅的门坊、墙裙、柱础上、窗棂和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雅致的山水、花卉,富有文人气息。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徽式建筑中的“三雕”,即令人骄傲的飞檐木雕、柱础石雕与高大的门头砖雕。古雕、砖雕、木雕在查济随处可见,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是雕梁画栋。在“二甲祠”里被集中展示。

门窗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繁刻精镂,玲珑剔透,画面各异,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栩栩如生。

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

这些古代民居外形全是青砖黑瓦,并不是古代查济人没有财力或不具审美意识。明清时期,查济人多在外经商.不乏富商巨贾,且查济文风极盛。那么查济人为什么不把住宅装潢得五彩纷呈呢?

原来中国封建社会对色彩的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区分。平民百姓,纵使有万贯家私,也绝不允许在住宅上使甩各种金碧辉煌的彩画与装饰。

2.3 布局巧妙

虽然住宅是统一的青砖黑瓦,但聪明的查济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堤内损失堤外补”,“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天人合一”的格局。

房屋间有街巷相通,岑河、许河、石河三水合一的查济河逶迤穿村而流,石渠绕每家每户而过;查济河因落差较大,清澈的河水迭瀑式地流淌,沿河错落有致地建有多道拱石桥、板石桥、洞石桥,将两岸民居相连。饱经沧桑的石桥,藤萝缠绕,远望犹如碧玉横架水上,与两岸青砖黑瓦遥相呼应。

据说,查济村原有108座桥、108座庙、108座祠堂,也蕴涵传统的文明观念。

2.4 山水意境

时至今日,查济村虽历经百年风雨治桑,不复有往日风采,却仍存有红搂,天申、灵芝等15座桥和10余座祠堂、庙宇,其中规模较大的宝公祠、洪公柯、二甲祠中的镏金飞檐、雕梁画栋中不难想见查济村的昔日风貌。

“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旒秀的山水意境,蕴育了昔日的查济人民。

站在明清古建筑群面前,情不自禁地激起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赞叹祖先创建辉煌灿烂的古代 文明的勤劳与智慧。

     

05_村落景色2.jpg

 

村落风景

3、查济村二甲祠

二甲祠,即祈公祠,是为纪念祈宝公而建,又名光裕堂。是查济村现存最完整的一座祠堂。二甲祠位于村落中部,座北朝南,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大门左侧有“仁让坊”以及两座巨大的牌坊基石。二甲祠原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清康熙年间重修。

 二甲祠采用五凤重檐式,即五凤楼式门楼。门楼下精雕“空城计”等戏文图案,门墙下有白石雕花墙裙。三级石阶,上设汉白玉护栏,两侧各有一方上马石。因位于“瑞凝午道”,祠堂内出了“救驾王”查之恺、故门庭上曾悬有“诰封荣禄大夫”的竖匾,甚为显赫。门庭极为狭长,形成一个灰空间。在进入厅堂大门两侧设有抱鼓石,上有两根阀阅,反映了该祠的等级非同一般。

   进入厅堂,放眼四望周围全为木质内墙镶板,所谓“见木不见砖”正是二甲祠的独特之处。第一进的镶板上贴满了当年祠堂收支帐目,充分体现了当年“祠务公开”制度的健全。越过天井,来到二进,这里的木雕、石雕精致非常,目不暇接。八个青石柱础选料上乘,所雕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的淋漓尽致。而斜撑上大型镂空雕“喜鹊登梅”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三进檐柱上的斜撑,系圆雕和合二仙、松鹤延年、孔雀开屏,尽显雕刻高超技艺。二甲祠内石雕、木雕数量之多,手法娴熟,技艺精湛,堪称“三雕”精品艺术宝库。在厅堂与后堂之间,设有屏凤隔开。屏风起着一种“挡”的作用,保持了后堂祖宗牌位的隐秘性。屏风后,又是天井的过渡空间,只是后堂天井较厅堂天井狭长,光线较暗,给人以沉

 

06_二甲祠.jpg

二甲祠

 

重肃穆的感觉。后堂比较狭小,中间用于祭祀活动及存放祖宗牌位,两侧耳房用于存放祭祀用品。后堂比厅堂高出五个台阶,以示祖宗与子孙地位的差异,这也正是封建礼教等级制在建筑形式上的反映.

我参观时,二甲祠正在维修之中,里面堆的一塌糊涂,看不出有太多的精美之处。虽然没有在简介中说的好,但从它的木雕工艺上能看出,当年的确曾经辉煌过。

 

 


AdmirorGallery 5.1.1, author/s Vasiljevski & Kekeljevic.
 Website security test completed by https://www.security-aud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