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平台建设受“合肥工业大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子项目建设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平台(10521900000017000401)”支持

典型传统建筑

黄山市歙县郑村镇棠樾村牌坊群

 

 

 

1、历史沿革

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世所罕见的歙县棠樾牌坊群位于由黄山市市区前往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途中,离屯溪约26公里,离歙县县城约5公里。 棠樾牌坊群是古徽州人伦理道德、宗法思想的表现;"棠"指棠梨树,"樾"为两树交荫之下,"棠樾"意为棠荫之处,这是一个古老的村落,自宋元以来已经绵延了八百余年。该村的大姓鲍氏,他们的本源断自晋咸和年间(326--335)的新安太守鲍弘。

01_棠樾牌坊群.jpg

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共有7座牌坊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会“忠孝节义”伦理道理的概貌。其中一座明代牌坊,横匾上镌刻“御制慈孝里”几个大字,为皇帝表彰徽商鲍寿逊父子而建。孰料 父子争死,以求他生,感天动地、连乱军也不忍下刀。 又据传,棠樾鲍氏家族当时已有“忠”“孝”“节”牌坊,独缺“义”字坊。其村鲍氏世家,至鲍漱芳时,官至两淮盐运使司,掌握江南盐业命脉。他欲求皇帝恩准 赐建“义”字坊,以光宗耀祖,便捐粮十万担,输银三万两,在歙县众多的牌坊之中,这种“以商入仕,以仕保商”,政治与经济互为融贯的密切关系屡屡可见。棠樾牌坊群雄伟壮观,全国罕见,1981年9月被列 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共有7座牌坊依次排列,其中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会“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7座牌坊的来历介绍如下:

2.1 鲍灿孝行坊

鲍灿孝行坊,建于明嘉靖初年。牌坊额题“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据《歙县志》记载: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母两脚病疽,延医多年无效。鲍灿事母,持续吮吸老母双脚血脓,终至痊愈。其孝行感动乡里,经请旨建造此坊。因鲍灿曾孙鲍象贤是工部尚书,故赠兵部右侍郎衔。

02_鲍灿孝行坊 .jpg

 

                                                                                         鲍灿孝行坊

 

2.2 慈孝里坊

慈孝里坊,为旌表宋末处士鲍佘岩、鲍寿逊父子而建。据史书记载,元代歙县守将李达率部叛乱,烧杀掳掠。棠樾鲍氏父子被乱军所获,并要二人杀一,请他们决定谁死谁生。孰料父子争死,以求他生,感天动地,连乱军也不忍下刀。后朝廷为旌表他们,赐建此坊。清乾隆皇帝也曾为鲍氏宗祠题联曰:“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秀江南第一乡。” 还有明永乐皇帝的诗句,诗曰:“父遭盗缚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时……鲍家父母全仁孝,留取声名照古今。”

03_慈孝里坊.jpg

 

                                                                                    慈孝里坊

 

2.3 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

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额刻“矢贞全孝”,“立节完孤”。据县志记载,汪氏为棠樾人,25岁守寡,45岁去世,守节20个春秋。

04_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jpg

 

2.4 乐善好施坊 

乐善好施坊,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据传,棠樾鲍氏家族当时已有“忠”、“孝”、“节”牌坊,独缺“义”字坊,其村鲍氏世家至鲍漱芳时,官至两淮盐运使司,掌握江南盐业命脉。他欲求皇帝恩准赐建“义”字坊,以光宗耀祖,便捐粮十万担,捐银三万两,修筑河堤八百里,发放三省军饷,此举获得朝廷恩准。于是,在棠樾村头又多了一座“好善乐施”的义字牌坊。乐善好施坊,均为冲天柱式,4柱3间,通面阔11.82米,进深2.85米,高11.70米。大小柱额都不加纹饰,唯挑檐下的拱板镌刻花纹图案,月梁上的环与雀替也相应雕刻了精致的纹样。粗大的梁柱平琢璋磨,不事雕饰。此坊为旌表诺授通奉大夫议叙盐运使司鲍淑芳同子鲍均而建。

05_乐善好施坊.jpg

 

乐善好施坊


2.5 鲍文渊继吴氏节孝坊

鲍文渊继吴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因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劲三冬”、“脉存一线”而建。据县志记载:吴氏,嘉定人,22岁嫁入棠樾,时小姑生病,她昼夜护理;29岁时丈夫去世,她立节守志,尽心抚养前室之子,直至其成家立业。吴氏守寡31年,60岁辞世。

06_鲍文渊妻吴氏节孝坊.jpg

                                                                                       鲍文渊继吴氏节孝坊

 

 

 2.6 鲍逢昌孝子坊

鲍逢昌孝子坊,建于清嘉庆二年。为旌表孝子鲍逢昌而建。据记载:逢昌之父明末离乱时外出多年,杳无音信,顺治三年,逢昌才14岁,便沿路乞讨,千里寻父,终在雁门古寺与父相见,并将父请回家中。后其母重病,他又攀崖越洞,采药医治,更能割股疗母,因造此坊。

 

07_鲍逢昌孝子坊.jpg

 

                                                                                               鲍逢昌孝子坊

2.7 鲍象贤尚书坊

鲍象贤尚书坊,明天启二年建。据县志记载:鲍象贤嘉靖八年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死后封赠工部尚书。牌记因旌表他镇守云南、山东有功而建。冲天柱式4柱3间,坊的背面镑有"官联台斗"4个大字。鲍象贤尚书坊旌表鲍象贤镇守云南、山东有功。歙县志记载:鲍象贤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他曾经远赴云南边防,使边境得以安定,当地百姓还为他建了生祠以示感恩。由于秉性亢直,卑视权贵,鲍象贤多次遭到奸臣的中伤,政治生涯几起几落。但他一直抱持"官不择位"的思想,廉智自持,不计个人毁誉得失,一如既往地效忠社稷,在死后才被追赠加封为工部尚书。

在歙县众多的牌坊之中,这种“以商入仕,以仕保商”、政治与经济互为融贯的密切关系屡屡可见。棠樾牌坊群雄伟壮观,全国罕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棠樾牌坊群旁有两座祠堂,一为鲍氏敦本堂祠,俗称男祠。另一为鲍氏妣祠,又名清懿堂,俗称女祠,是研究徽州宗法制度和徽商历史的生动教材。其中女祠一破“女人不进祠堂”的旧例,为国内罕见。

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县富碣乡棠樾村东大道上。共七座,明建三座,清建四座,村内七座牌坊逶迤成群,无论从前还是从后看,都以“忠、孝、节、义”为顺序。棠樾牌坊群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建筑风格浑然一体。

08_鲍象贤尚书坊.jpg

鲍象贤尚书坊

 

 


AdmirorGallery 5.1.1, author/s Vasiljevski & Kekeljevic.
 Website security test completed by https://www.security-aud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