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平台建设受“合肥工业大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子项目建设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平台(10521900000017000401)”支持

典型传统村落

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蜀源村

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蜀源村

 

一、蜀源村简介

蜀源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东北部,北与呈坎镇接壤,东临歙县富溪乡,西、南分别与本镇东山村、二联村毗邻。地理位置优越,四面环山,古森参天,灵金河(又名金带溪)呈“S”形,一水环流似玉带贯穿全村,因地形极像四川盆地,故称蜀源。

蜀源最美的时候是十月,近百亩向日葵竞相绽放,金黄耀眼的花朵勾勒出一幅灿烂的美丽画卷。这个典型的徽州古村,村民淳朴,文风昌盛。村中还有古牌坊、古民居、古祠堂、古巷、古井等众多的历史踪迹。

2000年7月,蜀源村被农业部和国家旅游总局评定为“国家级农村旅游示范村”。2006年,被评为“安徽省百佳生态村”称号。2008年,被确定为黄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级示范村”。2016年12月9日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01蜀源村

蜀源村

02蜀源村油菜花
蜀源村油菜花


 

二、历史沿革

蜀源村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古时曾是西衮绣乡二十二都一图赖、三图万之境;国民政府时期,初期属灵棠乡管辖,乡公所设棠樾村(另辖灵山、稠墅、棠樾等村),后划归丰山乡管辖,乡公所设唐模村(另辖东山、二联、颖川、唐模等村)。1949年4月下旬,歙县全境解放,蜀源“优昙保”改名“蜀源行政村”,隶属歙县富堨区管辖,1951年划入潜口区。1953年下半年,潜口区新设两个半脱产的乡,蜀源隶属东山乡(另有唐模、东山、二联、颖川四个村)。1956年进入合作化时期,蜀源成立“建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全国实现公社化,蜀源更名为“建新生产大队”,初期隶属“岩寺人民公社潜口管理区”,后属“岩寺区潜口人民公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公社体制撤销,陆续恢复乡、村建制,蜀源于1984年撤销“建新大队”,建立“蜀源村民委员会”,隶属潜口乡(镇)。



 

三、特色建筑

 

现有明清牌坊3座,古民居20余幢,古祠堂1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德本堂”和“思恕堂”。德本堂为明清时期镖师所建,其厅堂雕饰华丽精美,建筑布局别具一格。思恕堂为鲍姓盐富商所建,其门楼砖雕“扬州瘦西湖全景图”,其布局自然,线条细腻,山水花鸟、楼阁亭桥、舟车人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为绝佳精品,国内罕见。此外,文物胜迹还有赞宪坊、贞寿之门、节孝坊、都天庙、元代烈女碑等。

1.许氏节孝坊

许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茶源石构筑。面宽8米,高9米。为三间四柱冲天式。牌坊龙凤板上刻“圣旨”二字。大字版刻“节孝”二字,下额刻有“旌表诰赠朝议大夫鲍光绩妻诰封恭人许氏”。枋和雀替都有精雕细琢的石雕花纹,次间字板上刻建坊时间。

2.贞寿之门坊

“贞寿之门坊”,又称百岁坊,是清乾隆七年(1742年),为旌表蜀源鲍氏二十二世祖、儒林郎、候选州同(从六品)鲍德成妻方贵珠安人,寿登百岁而建的。“贞寿之门坊”茶源石构筑。面宽8.8米,高9.8米,为三间三楼四柱冲天式。牌坊龙凤板上刻“圣旨”二字,枋板题“贞寿之门”四字。坊为旌表鲍德成孝行及妻方氏贞孝,寿登百岁而立。

3.赞宪坊

赞宪坊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赞宪坊龙凤板刻“恩荣”二字,正面大字版题“赞宪坊”三字,背面无字。

03许氏节孝坊

许氏节孝坊

04贞寿之门坊
贞寿之门坊

05赞宪坊


赞宪坊

 

06在涧亭
在涧亭


四、人文特色

村里留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徽派古建三绝的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全部都有,另外还有古桥、古巷、古泉(仓麓泉)。其中的西湖全景石雕门罩和刘墉、邓石如等名人书法碑刻堪称精品。解放至今大中专毕业生在外工作100多人,他们中既有中高层国家干部,也有高级工程师、教授等,还有一大批在外创业人员。蜀源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还有浓厚的徽文化底蕴。该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历史上官位最高达到户部尚书,矗立在村口的“贞寿之门”、“节孝”和“赞宪”三座牌坊,就是很好的见证。蜀源村的休闲养生游使都市生活的老年人投身宁静安逸的乡村,饱览品位独特的徽韵,分享山里人家的祥和,享受人间仙境之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