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平台建设受“合肥工业大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子项目建设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平台(10521900000017000401)”支持

典型传统村落

黄山市休宁县汪村镇石屋坑村

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黄山市休宁县汪村镇石屋坑村

 

一、石屋简介

石屋坑村位于黄山市休宁县汪村镇,曾是中共皖浙赣省委的常驻地之一,也是皖浙赣三年游击战争中的重要活动中心,素有“皖南革命摇篮”之美誉,于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石屋坑村地处皖赣边界六股尖北麓,群山环绕,山清水秀,古时村中所有的房屋都是采用石块垒砌而成,由此得名。一条山涧穿村而过,溪中多磐石、卵石,周围群峰林立,绿树葱茏,深谷幽壑,溪水欢腾。村庄古朴宁静,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呈阶梯状,错落有致,粉墙瓦屋,徽韵浓浓,影影憧憧,宛若仙境。

01 石屋坑村全貌




 

二、石屋坑村历史沿革

1935年秋,闽浙赣省委书记关英向皖南转移,由刘毓标等带领到了石屋坑一带,从此,石屋坑成了皖浙赣省委常驻地。他们在石屋坑建立了党支部、农民团和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开辟了鄣公山游击根据地。1936年4月,闽浙赣省委改为皖浙赣省委,省委机关常驻这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皖浙赣省委、皖南红军独立团以此为中心区域,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开展3年游击战争。英雄的老区人民和英勇的红军游击队战士在血雨腥风、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患难与共,取得了累累战果,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时仅36户98人的小村,有7人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

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1993年,该县有关方面筹资在石屋坑村口兴建了“流芳亭”。亭中纪念碑正面碑文记叙了在那血雨腥风、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石屋坑人民抛头颅、洒热血,齐心协力,奋勇抗敌的英雄壮举;反面镌刻着当年的红军独立团政委、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刘毓标少将1985年10月10日写就的《石屋坑往事》,深情回顾了当年军民鱼水情深,携手抗敌的峥嵘岁月。



 

三、石屋坑村古建筑特色

 

石屋坑位于高山峡谷、崇山峻岭之间,是一个天然氧吧村,在政府帮助下已经发展成为集绿色生态、红色旅游为一体的风景自然村。数十幢马头墙高耸的徽派民居掩映在古木参天的莽莽丛林中,村民们或凿石开山为壁,或垒石作砖砌墙,把一座座精美绝伦的石房子依山就势建在陡峭的石崖上。村名“石屋坑”名副其实。村后的六股尖,是三江之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登山队来此林海探险、体验原始风情。村中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泉水鱼,既是一道风景,也是一道徽州美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与此同时,在石屋坑村内依然能看到当年红军战斗、生活的痕迹,许多珍贵文物保存完好。“到石屋坑,看红军屋,走红军路,品冷水鱼,听溪流声”的旅游概念,成为石屋坑有别于其他传统村落的独特之处。

02 自然风貌

自然风貌

03 山泉

山泉

四、石屋坑村著名景点

  1. 中共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

中共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皖浙赣省委的常驻地之一,也是安徽皖南地区最早成立党支部、赤卫队、妇女会、儿童团等组织的地方。皖浙赣省委驻地建筑为徽州传统的民居建筑特色,外墙朴素大方,马头墙错落有致,娴静淡雅。门楼砖雕朴实无华,所有木构件不着油漆,显木材自然纹理,梁架用料简洁,但技艺熟练、工艺精巧,结构为常见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地面为大方砖或石板铺就及三合土地面,门罩朴实无华。中共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保存了大量的革命历史遗存,为研究我红军活动的革命史及中国近代革命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中共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04 中共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

中共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

  1. 石屋坑红色纪念馆

石屋坑红色纪念馆位以文献资料展示了1935年至1937年国内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革命老区石屋坑村作为皖浙赣三年游击战争中的重要活动中心和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的一段红色历史,其中以红色石屋坑、星星之火、军民鱼水、视死如归、石屋春晓和红星闪耀等展板形式再现峥嵘岁月。纪念馆在布展内容设计方案上突出重点、做出特色,使参观者在瞻仰时精神上受到震撼,理念上获得突破,观赏艺术上为之感染。

 05 红色纪念馆

红色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