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平台建设受“合肥工业大学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子项目建设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平台(10521900000017000401)”支持

典型传统村落

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金鹰村蔡畈古民居

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金鹰村蔡畈古民居

 

一、蔡畈古民居简介

蔡畈古民居,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现有人口389人,98户,以殷姓为主;大小房屋共600余间,建筑面积13800多平方米。代表性古建筑有8处,保存状况较完整。自古以来,蔡畈古民居一直享有“书香门第、风雅之乡”的美称。2009年蔡畈古民居被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01蔡畈古民居远眺

 

二、蔡畈古民居历史沿革

据考证,蔡畈古民居的文化与清朝桐城派和太湖赵氏文化的渊源很深。在殷姓未搬迁至此地以前,这里居民全部是蔡姓,后由于本地蔡姓没有子嗣,作为外甥的一名殷姓男丁由大屋岭过继到母舅家为嗣,通过数代人的努力,由大屋岭陆续过来的殷姓逐渐多了起来,殷姓家族开始构建蔡家畈村庄,蔡家畈的人后来都属殷姓,但蔡家畈这一地名一直得以保留。

从清朝末期到民国年间,蔡家畈在太湖县一直享有书香门第的美称,从这里走出了一位读书人——殷赉臣,光绪28年中举,在清朝末年历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等要职,民国期间任过三十八军秘书长。他的后人基本定居北京,他的孙子殷乔芳,建国后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担任摄影师,因工作出色,曾受到党的三代领导人接见。如今蔡家畈的50岁以上的人都有文化,建国后从蔡家畈走出到各地工作的人员达**。

 

三、蔡畈古民居建筑特色

 

建于明清时期的蔡畈古民居建筑群均系土木结构,至今仍保留了大量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雕刻、盈联、匾额和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蔡畈古民居建筑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是皖西土寨民居中明清建筑的集中典型,也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与大别山本土民居相结合的典范,是反映大别山古村落曲折变迁脉络的“活化石”。

蔡畈古民居三面环山,主体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分普通民居、堂心、祠堂三个等次。普通民居均系两层砖墙维护的土木结构,内外装饰较简单,坎上坎下民居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户户有弄道相连,一条用青石垒岸的小河围绕着民居。堂心和祠堂系青砖小瓦马头墙,外观古朴典雅,内部结构立柱穿枋,立柱、大梁、驮梁为当地自然生长材质坚硬防腐性强的槠树。堂心和祠堂这些徽派艺术建筑与古老的普通民居共同构成蔡家畈古民居建筑群,其建筑规模和体量宏大,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据乡文化站资料记载,蔡畈古民居所有的建筑中,建筑等级最高的是殷维甲故居和殷赉臣故居,这两处建筑都属皖南徽派风格。      

  1. 下堂厅

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一进三重,设有天井、厢房数十房,石制小朝门,保存完好。   

  1. 中堂厅

清代建筑,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设天井、厢房。其大门门楣有四根木质圆饰,为古代摘取功名的标志。

  1. 上堂厅

本名六龙堂,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该堂厅规模较大,主厅现存木柱八根,设有天井、厢房,保存完好。

  1. 呈禧公屋

殷呈禧公(1655—1680年),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梁祝结构,木雕斜撑。

  1. 维甲公屋

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维甲公,是中堂厅和上堂厅居民的共同祖先,故整个民居建筑以该屋为中心。该屋结构古朴,砌封火山墙,梁木透雕,斜撑精美。墙上饰有水墨诗画“一色杏花红十里,状元归去马如飞。” 

  1. 浴春公屋

殷浴春(1795—1851年),是维甲公第三代孙。该建筑古朴典雅,木制栅门,建筑保存完好。

  1. 殷赍臣故居

建于清光绪年间。殷赍臣,字良弼,号梦岩,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试钦点任内阁军机。光绪三十三年朝考授军机章京。入民国,历任县长、军法处长、襄阳留守处司令、太湖县财委会会长等职。该建筑为典型的徽派建筑,天井、厢房、马头墙、八字大门,现状保存完好。

  1. 殷氏祠堂

始建于清朝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大门上的扁额、壁柱上的碑记、对联均保存完好。

02下堂厅

下堂厅

03翠和故居

翠和故居

04上房厅

上堂厅

05私塾故址

私塾故址

 

 

 

四、蔡畈古民居风俗文化

  1. 饮食

蔡畈古民居村民在饮食上有着固有的特点,逢年过节招待亲友,都喜欢使用“海”碗、和缸碗,一般为六碗、八碗、十二碗,最珍贵的客人来临,则用十六碗。他们之所以喜欢用使用“海”碗、和缸碗,是因为这种青花碗,在他们心中显得高贵、大气,所以家家户户都准备着青花“海”碗、缸碗,但平时舍不得用,只有来了客人才享用。

  1. 礼仪

蔡畈古民居村民在礼仪上有其自身特点,婚丧嫁宴、升学乔迁等红白喜事,都要用其特有的礼仪方式来庆贺。在当地谁家有喜事,都必须提前成立议事组,由议事组出面操办。例如新人结婚,则首先安排好接新人的陪轿人,带上鞭炮,踩着高跷,迎娶新人,新人到家后,牵轿人则马上牵着新人的手,讲一串吉祥的话语,并伴随着新人走进洞房,随即端来“枣茶”,让新人饮用。所谓“枣茶”,也就是碗里放上红枣、鸡蛋、香糯米,以此预示新人早生贵子。吃过枣茶后,由威望高的族人主持婚庆仪式,仪式包括互相拥抱、互赠礼品,拜天地、父母,夫妻对拜,视其文化水平高低,还要吟诗作对,相互拉歌,把婚庆推向高潮。

在蔡畈古民居举办白喜事,也有其独特的孝道,他们以“呼礼”的方式祭拜,主祭者则是儿孙等直系下人,孝子、孝孙需穿麻衣、系草绳,穿草鞋,头戴凉冠,手持处杖,将“孝”体现得淋漓尽致。

  1. 节庆日

“清明节”是蔡畈古民居最热闹的节日,天南海北的殷氏子孙,都要回乡祭祖。过年,家家都宰年猪,炀豆巴,炒冻米,熬板糖,写春联,玩花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端着“年福”,齐赴“祈福堂”,数**聚在“祈福堂”,在规定的时间,由族长主持祈福典礼后,再带着福气回家吃年夜饭。